驭“风”逐梦,揽“光”聚能,“绿”电领航,“储”势待发……鄂尔多斯市凭借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,大力发展新能源。面对新能源间歇性难题,当地巧妙布局,让绿电与储能、氢能深度融合。
随着新能源占比突破临界点,储能电站从“配套选项”升级为“刚需引擎”, 一场关乎能源安全与零碳未来的产业变革进入深水区。近日,鄂尔多斯市副市长张秀玲一行莅临科力远开展调研工作,科力远首席科学家、大储能生态创新联合体专家委员会主任钟发平、科力远总裁潘立贤、端瑞科技董事长张欢欢、果下科技执行总裁刘子叶等人陪同调研。

深度交流,联合体模式共绘合作篇章
座谈会上,钟发平主任介绍了大储能生态创新联合体的生态模式。他表示,联合体自成立以来,致力于构建一个涵盖储能全产业链的生态系统,通过整合产学研用各方资源,打造了从技术研发、产品制造到市场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,涵盖储能材料研发、电池制造、系统集成、能源服务、金融投资等多个环节,实现了各环节之间的协同发展和优势互补。
联合体发起单位之一科力远依托联合体协同优势,已有600MWh独立储能电站项目投入运营,并在河北、山东、内蒙古、河南、江苏、广东等地持续拓展业务版图。此外,科力远不断拓展应用场景,积极布局源网荷储、零碳园区、虚拟电厂、台区储能等领域。
张秀玲副市长对联合体模式表示高度认可,她认为,联合体是新能源行业的集成器,把行业优秀力量聚集在了一起,形成了强大的集群效应,希望未来有更多当地优秀企业加入联合体。同时,她也欢迎钟发平主任带领联合体跟当地的院校、研究所展开深度合作,充分整合学术资源与科研优势,实现产学研的深度融合,也鼓励联合体与当地企业加强协作,共同发展新能源事业。
成绩斐然,鄂尔多斯领跑新能源赛道
长期以来,鄂尔多斯坚持以能源转型推动产业升级,以产业升级反哺新能源发展,充分借助绿电优势,全力打造世界级新能源产业与绿色制造业集聚地。同时,通过“装机+装备”的双向赋能策略,大力构建“风光氢储车”产业集群,建设以绿电园区全覆盖、低碳园区为主体、零碳园区为引领的渐进式绿色园区体系,构建氢能一体化开发利用体系。
与此同时,为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,鄂尔多斯市已启动建设储能实验实证基地,现已建成储能项目21个,总规模99万千瓦;在建拟建储能项目19个,总规模200万千瓦,计划2025年新型储能规模将达到200万千瓦。
会议一致认为,新能源与储能产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。鄂尔多斯拥有丰富的新能源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,而大储能生态创新联合体成员单位携手合作,在技术创新、模式探索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。双方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,在独立储能电站建设、新能源项目开发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,实现互利共赢。